欢迎来到礼森智库!!!
021-5423087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礼森智库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900号B座903室,200233
邮箱:master@lisenthink-tank.com
电话:021-54230870;18018606002(周先生)
传真:021-54015783

微信公众号:请搜索“礼森园区智库”



您现在的位置:礼森研究
【园区工具箱】零碳园区建设路径探析
2022/5/9

蒲雅丽

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启了“双碳”战略新阶段。2021年3月,“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之一,同时提出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近年来,国家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大力提倡低碳技术,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产品,不断推动传统能源工业结构转型,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提供了许多科技创新支撑,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许多创新步伐。各地区纷纷出台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重点行业企业主动研究低碳脱碳工艺,全国涌起“双碳”热潮。

一、园区是“双碳”战略的主力军

2021年9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以产业优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宣传推广、项目示范为抓手,在“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主题”的基础上,所有示范园区均应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路径举措;同年9月8日发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产业园区》中,也增加了产业园区落实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减污降碳协同共治等要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各类产业园区已达2.5万余个,各类工业园区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作为产业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生产生活重要承载地的各类园区,无疑是“双碳”战略实践中的先锋和主力军。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零碳园区的建设将是国家战略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有效落地,是历经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的持续优化迭代,是实现园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的更高追求。

二、了解零碳园区从基础开始

什么是零碳园区?——零碳园区是指以用能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和运营管理节碳为发展路径,以低碳技术、负碳技术、信息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为支撑,以增强园区碳管理能力为手段,有效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通过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净零[1](碳中和),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2]

为什么要做零碳园区?——随着国家能耗“双控”政策转向为“双碳双控”,地方政府、园区业主以及驻园企业对双碳战略的落地责无旁贷。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推动零碳园区落地有利于精确核算下属园区、企业的碳排放额并制定短、中、长期目标,同时有益于长期持续监管区域内园区、企业的碳排放并完成双碳目标;从园区业主角度来看,可通过零碳园区的建设进一步摸清园区内部企业的碳排放额,完成区域内减排目标,推动园区整体走向循环、持续、高质发展的新道路;从驻园企业角度看,推动企业低碳技术的提升可满足政府及园区的双控要求,满足公司可持续和ESG发展要求,满足下游客户对供应链的可持续和减排要求。

如何实现零碳园区?——实现园区的碳中和,根本是要从源头控制碳排放量和加大园区自身碳吸收及再利用,同时建立碳交易市场,有效配置园区碳资源,通过产业生产模式优化、低碳负碳技术创新、绿色可再生能源供给利用,实现园区“零碳化”发展。零碳园区的实现方式主要从园区生产、交通、建筑、能源、技术、碳交易、生态、信息手段等角度切入,如零碳生产方面加强供应链低碳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加强零碳运营;零碳交通方面推广交通工具电动化、加强基础充换设施、积极发展氢能汽车等;零碳建筑方面推广使用低碳建材、保温外墙、BIPV、雨水回用,加强园区被动式建筑建设等;零碳能源方面加强园区内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使用,提高各类储能设施,通过集中式供冷、柔性电网、多能互补等方式,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效率;负碳技术方面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探索推广;碳排放抵消方面探索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绿证/绿电、碳汇交易等手段加强园区碳排放抵消;生态建设方面加强对园区整体生态化、循环化改造,通过加强立体绿化、休憩绿地等绿色空间建设、废弃物循环化利用等,实现生态绿色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信息手段方面通过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加强数字化赋能,驱动零碳技术创新、园区碳排放量核算、管理、管控和测算,实现对园区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

三、零碳园区建设路径探索

契合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成长过程,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原则,规划好零碳园区建设蓝图,做好区域碳量核算,平衡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探索灵活可行、科学持续、符合实际的零碳园区建设路径。

精准核算:进行零碳建设或改造的园区首先需针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和企业属性,启动园区全域碳排放核查和摸底工作,构建适宜的碳核算模型,确定碳排放物理边界和业务边界,依据直接排放、外购能源排放和其他所有间接排放量,进行全量化的碳数据汇总,梳理可行的减排方式,模拟不同减排方案的实施效果,科学测算本园区碳达峰目标值和期限,科学制定碳中和路径和主要措施,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

规划先行:新建园区需在园区定位、开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招引、空间布局、数字智慧等多方面融入碳中和发展理念,全面考虑园区生产、交通、建筑、能源、技术、碳交易、绿色生态、信息手段等方面零碳建设需求,形成科学持续、适度超前、一体化的零碳园区建设规划,画好顶层零碳园区建设蓝图。根据碳排放核查结果,综合园区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需求,制定园区碳排放规划和行动计划,细化分年度、分行业、分区域的减排时刻表,全面统筹园区零碳事业发展。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优化制定园区战略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规划方案,分阶段、分批次、分区域做好改造推进计划。

零碳建设(改造):依托顶层设计方案,切实可行地推进规划落地,统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低碳项目引进、低碳技术改造、企业装备升级、清洁能源推广、零碳园区建筑和基础设施改造、交通工具电动化、生态建设、数字化改造等工作开展,从碳排放全过程、全领域筑起绿色发展的屏障。同时,在园区零碳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和创新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将零碳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个人,依托专业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核查员等新兴职业专业化输出,支撑园区管理者有效决策、精准部署。同时,完善碳交易机制引导和财政支持,鼓励支持园区企业积极参加碳交易,主动融入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零碳企业、零碳园区建设。

智慧运营: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园区碳排放综合管理平台,强化园区碳足迹追踪感知系统、园区碳中和看板、园区碳推演全景图、碳平衡管理、碳交易网络等模块建设,优化零碳操作系统,实时统计监测各区域、各企业碳排放和用能数据,通过对数据整合处理和挖掘分析,优化各个设备资源,制定多种碳排放控制策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推动园区低碳信息库建设,加强低碳项目库、低碳企业库、低碳技术库、低碳产品库、低碳人才库建设,全方位提升园区智慧零碳管理水平。

四、零碳园区典型案例参考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开发区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秉持绿色低碳循环理念,园区内部采用光伏发电实现工厂100%绿色用电、废水降解再利用,将沼气“变废为宝”、自主研发设计自动化省电生产线等方式,响应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园区低碳转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于2021年率先创建零碳示范园区。

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始建于2010年,建筑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2020年园区内制造工厂、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生产运营范围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通过综合性微网系统中分布式风光储设备的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等措施以及注销碳减排指标的方式,实现100%碳中和。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占地约1000亩。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通过测试风机、屋顶光伏、储能装置的多能互补,借助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打造智能型微电网,最终实现抵消园区所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位于蒙苏经济开发区江苏产业园。基于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推动能源转型,加快构建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实现了高比例、低成本、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与使用。同时,配合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能碳双控”平台,推动零碳产业及电解铝、绿氢制钢、绿色化工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构建“绿色能源+交通+化工”的“零碳新工业”创新体系。



[1] 净零指的是“碳排放”和“碳汇”体量相等,增减平衡

[2] 《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 智慧园区专题组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