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礼森智库!!!
021-54230870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礼森智库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900号B座903室,200233
邮箱:master@lisenthink-tank.com
电话:021-54230870;18018606002(周先生)
传真:021-54015783

微信公众号:请搜索“礼森园区智库”



您现在的位置:礼森研究
【政策解读】长三角未来产业的政策环境比较研究
2023/10/9

卢瑞轩

市场之大,容纳百业万企。未来赛道,鹿死谁手?2022年11月25日,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函》,提出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是国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契机,具备优势的各地各级政府积极响应,近期密集研究制定系列政策,支持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并进,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方政府、国家高新区和科技领军企业合作,即在未来产业园区建设中探索采用学术界公认可行的三重螺旋模式,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一、长三角未来产业现状

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已成长为全国甚至全球部分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根据加拿大知名前沿科技咨询机构ICV TAnK发布的《2022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参考研究实力、创新企业两个维度,长三角共有3座城市(区域)入选全球“未来之城”前20排行榜,其中上海排名7,合肥排名18,苏锡常排名20。以量子信息为代表的合肥,被认为极有可能在未来工业领域取得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技术领域,与全球发达国家城市相比,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显然都是较弱的,长三角地区并无城市排在全球前20名。

(一)上海市

目前上海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在全球占据一定优势,在人才、信息、资本、科研设施、专业服务机构等方面具备强大优势,构筑的“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已纳入未来产业,即“5”,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张江、临港、大零号湾获批成为未来产业先导区。同时,率先成立先进核能、新型储能、脑机接口三个未来产业专委会,成员单位由业内知名研究院和创新公司组成。还举办未来产业高峰论坛,密集开展未来产业人才招引活动。但是,未来产业部分技术尚未成熟,应用难度大,可能10年甚至更长时间无法突破,但可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寻求无限可能,上海具备充分条件。

(二)江苏省

苏锡常三城在未来产业中的绿色能源、人工智能、高级通信领域具备一定全球引领性,其中无锡还提出打造国内元宇宙生态产业示范区,并发布“华莱坞元宇宙世界”项目。另外还有南京设立了全国首个未来产业职能机构“未来产业处”,拥有全球领先的服务定制网络技术,以及可编程虚拟路由、智能边缘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同时定期举办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基因与细胞产业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服务商金斯瑞和细胞治疗领域领先企业传奇生物,建成南京市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为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基地。

(三)浙江省

浙江首批8家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人工智能、深海空天、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生物工程、柔性电子等领域,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实现未来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发展方向谋划,同时发布全省未来产业地图。杭州组建未来产业专家委员会,以阿里巴巴云计算为代表的元宇宙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致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国内首个元宇宙智算中心布局浙江青田,每秒算力性能将超过10亿亿次。宁波的柔性电子产业则是众多未来产业中的王牌,同时引进国内外柔性技术先进团队,加速核心技术攻关。

(四)安徽省

近年来,安徽启动“量子中心”和“科大硅谷”,建设“强光磁”等大科学装置,集聚以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问天量子等为代表的一批量子企业,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量子信息产业专利申请量突破500项,居全国首位。同时,安徽还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类脑智能技术、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等集聚了一批创新企业,在未来能源细分领域的核聚变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合肥在量子信息和高级通信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特别是量子信息领域具备明显优势,已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生态圈,量子核心企业营业收入在2021年达到6.6亿元。

二、长三角未来产业政策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筛查选取长三角重点城市未来产业领域的相关政策共5部,涉及行动方案、指导意见、发展规划等,出台未来产业针对性政策的主要城市有上海、杭州、宁波、南京以及合肥。这些城市在发展未来产业的领域方向上互有重叠但各有侧重,在发展目标、技术平台、人才引培、组织保障等方面可相互借鉴。

1 长三角重点城市未来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一)未来产业领域方向

人工智能是5大城市都关注的重点,上海重在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等领域,宁波将目光放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设备等方面。除宁波外,其他4城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基因与细胞等未来健康产业纳入未来产业版图。除杭州外,未来能源中的储能与氢能技术攻关、示范应用是几大城市都争逐的焦点,其中上海还将加快商业化先进核能技术攻关。关于未来空间,除南京外,其他城市都密切关注空天利用、空天信息、航空航天等方面。新材料或先进前沿材料也是几大城市普遍寻求突破的领域。

2 长三角重点城市未来产业领域方向情况表


(二)未来产业发展目标

上海和合肥对于未来产业要达成的目标和技术攻关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明显看出合肥高新区对于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信心十足。发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作用是全部城市发展未来产业的重中之重,上海提出推动10家左右领军企业向未来产业布局,打造100家左右企业技术中心等,杭州提出培育若干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此外,上海和南京分别对未来产业的产值、主营业务收入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设定。

3 长三角重点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情况表


(三)未来产业技术平台

技术平台是谋划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所有城市都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各类载体平台。在现有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基础之上,共有3城提出设立研究院,其中上海将筹划组建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宁波探索组建未来产业研究院,南京则是共建元宇宙产业研究院。此外,杭州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继续推进“城市数据大脑”“ET工业大脑”建设,合肥则是对于高新区建立各类技术平台、创新载体做出了具体规定。

4 长三角重点城市未来产业技术平台情况表


(四)未来产业人才引培

在结合现有各类人才政策之上,长三角各重点城市针对顶尖人才、紧缺人才、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加大力度,以期促进重点技术突破攻关。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未来产业相关科目,成为培养未来产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南京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设定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鼓励人才“双向兼职”。合肥高新区还提出到2025年培养500名优秀企业家,引进200名国际科技领军人才、2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园区产业输入8000名全国“双一流”高校毕业生。

5 长三角重点城市未来产业人才引培情况表


(五)未来产业组织保障

各城市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市级统筹,市级层面组建领导小组,完善未来产业推进机制。从现有的保障措施来看,成立未来产业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汇聚高水平专业人士共商共谋特定领域的技术核心成为共识。从特色亮点方面来看,杭州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对未来产业的支持,积极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用于未来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宁波则支持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探索设立“宁波科技专板”,南京探索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评估指标体系。

6 长三角重点城市未来产业组织保障情况表


三、关于长三角未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众多领域甚至在全球占有重要席位,但也有明显的短板亟待突破,以下结合前述长三角各城未来产业政策的对比分析提出拙见。

(一)加强未来产业交叉学科门类的区域协作

长三角地区关于未来产业的前瞻性谋划,诸多领域存在交叉,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未来健康、储能和氢能、空天利用方面,建议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为背景契机,促进省际城市间同类未来产业发展的相互借鉴,通过区域化顶层设计,畅通各城的专家委员会合作交流机制,加快针对国外封锁技术、高难度技术、核心技术的协作攻关,打破区域限制壁垒,采用科研成果共享互利模式,提升区域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中心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的积极性,形成长三角区域在全球的技术领先优势。

(二)建立攻关技术数据库锚定目标方向

当前尽管关于未来产业的界定仍未明确,但毫无疑问应具备前沿性、突破性、颠覆性、战略性和爆发性,与未来技术相关联,与新兴产业等概念要有所区别。长三角各重点城市主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寻求突破点,部分发展目标的设定和依据有所雷同缺乏特点,仍有优化空间。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建立未来产业各领域短中长各时期阶段的重点攻关技术数据库,通过市场重点主体和政府部门合作,将政策工具的落脚点放在技术而非具体产业,以此为依据锚定未来方向,进行更具体更细化的目标达成设置,集中力量逐项突破。

(三)拓宽全球视野开放合作突破地域界限

对比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的未来产业政策在人才引培、组织保障等方面创新举措不足,部分做法同国内其他城市存在简单照搬现象。建议突破国家地域限制,推动国内城市间合作,提高技术研究合作度,同时将更多未来产业政策研究的视野拓宽到国际,跟踪前沿趋势,国内城市间成功经验可复制,相互高度模仿应避免,积极借鉴或参考国外的理念与本土融合,如日本长期坚持的技术预见调查、定期的战略性创新推进计划,“量子原住民”培养计划、“登月型”研发制度,韩国的利用民意调查,美国全球战略的各类技术联盟、“前路计划”,英国的技术教育路线、研发路线图等。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